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1商经新闻 > 经商有道 > 正文
日本邮政大臣:就算洗厕所也要最出色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出色 厕所 就算 邮政 胡雪岩 管理 《大学》 一个 企业)
  

   吾之所谓成功者,如百工百业,皆可有成。非谓欲群趋于政治之途,以求得达官显贵,然后足称耳。小之能在乡县尽其本位之责任,使乡治臻于健全之境,亦莫非为成就也。诚如《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盖必欲循序渐进,以一己为始也。 《荣德生文集》

 

 

 

摘自《大学智慧》

作者: 姚淦铭  山东人民出版社  定价:32.0元

 

《大学》:企业管理十大智慧

《大学》“修齐治平”的理念与智慧,如果能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上,那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其智慧汲之不尽,其灵感用之愈灵。这里萃其精要,论列十条。

一、大学习是战略资源

学习、大学习是企业战略性的资源。《大学》的标题最紧要,是“大”与“学”,其所指的向度是去学习大学问,又提示大学问需从学中得来。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此已经普遍为人们接受。然而,企业管理更应该有这样的智慧,大学习能改变一个企业家的大命运,大学习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大命运。

试想,当一个企业家、一个企业内的员工能够长期学习实践《大学》“三纲八目”,形成高雅的企业文化,整个企业和谐奋斗,格物致知,创新求变,日新其德,止于至善,这是何等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前途不可估量的企业。企业的学习与教育是第一位的,这或许应当成为成功企业家的最深切的体悟!

二、造就英才是核心竞争力

造就英才,这是企业战略性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的核心就是造就社会、国家的英才,有一流的管理人才,方能治国平天下。一个企业也是这样,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的育人之道就是一个优秀例子。松下幸之助(1894 1989)是著名的企业家,享有“企业大王”、“经营之神”等美誉。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得益于其人才战略。1978年,他在《培育人才》(见刘德强主编《世界演讲名篇鉴赏辞典》)中曾说:

“事业在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任何经营只有在有了称职的人才之后才能发展下去,无论具有怎样优秀历史和传统的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继承其传统的人,也将会逐渐衰败。经营的组织、手段固然重要,但掌握并使之发生效力的仍旧是人,不管创造了多么完善的组织,引进了多么新的技术,如果没有使之发生效力的人,也就无从取得成果,也就不能完成其企业使命。可以说,企业能否既对社会作出贡献,又使本身昌盛地发展下去,其关键在于人。就事业经营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寻求人才、培育人才。

松下幸之助谈事业经营的人才问题,他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事业在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而《大学》就是讲“事业在人”的这个大问题、战略性问题,并教导怎样去成为治国、平天下的人!

三、“三纲八目”管理大理念

《大学》“三纲八目”如果真能成为企业的大管理理念、管理大理念,那么这个企业必定是一个终成大器的企业。

一个企业如能贯彻“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企业如能遵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企业的管理就能够把员工的原本具有的“明德”,即他们的本有的灵明德性引导之、焕发之、彰显之,从而更光明更亮堂。企业家还要能够永远亲近员工、关爱员工。企业家又要带领员工不断地“止于至善”。那么这个企业获得了何等巨大的人力资源!

流传过这样的故事,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为了更好地使管理人员自我约束,曾经创立了一套所谓的“金鱼缸”式的管理方式。

他在解释这种管理方法时说:“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老板的一举一动,员工们都看在眼里,如果以权谋私,被员工知道了就会瞧不起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要求他们努力工作、操守清廉吗?”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所谓“金鱼缸”式管理,就是管理具有“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增大,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置于众目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管理者享受特权,从而增强自我约束机制。(见石语默编《成功者的笔记本》)

如果从《大学》来透视,那么要做到透明之“明”,就要约束自己、磨炼自己的“明德”、“明明德”之“明”。这需要具备亲近员工的“亲民”理念,还需要有“止于至善”的勇气。如果不能有后面的这些“明”,那么“金鱼缸”中被看到的就都是不明了。因此应该有一种管理者自我的心灵与道德的管理之明,才会有企业中的管理之明。这是北田的“金鱼缸”式管理的深层内涵。

要推行“金鱼缸”式管理是需要底气的,之所以好多企业不愿意或实行不了这种“金鱼缸”式的管理方式,而喜好暗箱操作,就是因为“不敢”。在种种“不敢”的后面,就有很多的文章隐藏其中了,而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至少没能做到《大学》的“三纲八目”吧。

四、“格物致知”的创新机制

《大学》的“格物致知”,是古代的语言,但是转换成今天的话语,是不断地研发创新。“格物致知”,先去“格”,也就是去研究,企业若不断研究今日的、明日的产业然后“致知”,即是从中获取新知,从而能达到《大学》所引名言的境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断形成创新机制,并以研发、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活力。《大学》又说:“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企业如在这些方面能够“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可以说这个企业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了。

五、“以义为利”的经营智慧

《大学》讲究“以义为利”的理念和智慧。如今“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贪利弃义”的所谓“企业家”比比皆是,媒体关于作伪制假、非法集资、坑害百姓的报道屡见不鲜。《南方周末》(2009年6月5日)刊出一个版面的长文《用永恒的诚信构筑企业的灵魂》,副标题是《国酒茅台60年坚守不懈的质量诚信建设》。我从文中看到了茅台国酒的企业家在诚意的历练上的艰苦与卓越。这是“以义为利”的一个典型,构成鲜明的对比。

六、“内本外末”的管理逻辑

《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企业管理也一定要“内本外末”,即重视德行之本,不可“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此即本末倒置了。《大学》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大学》说:“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企业也是如此,须先谨慎于德行,然后有德 有人 有土 有财 有用。这是用德去经商,用德聚集人才,占有市场,获得财产,赢得利润。

七、“悖入悖出”的财富戒律

《大学》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如果不是由正当的手段与途径收入的,必定会同样违背常情常理地流失掉。古今无数的案例反复证明此一结论的正确性。2009年4月媒体报道,浙江“亿万富姐”吴英,曾三个月内,拿下过100间商铺,注册成立了8家公司,并自任集团的董事长。她三个月内曾捐款630万。她还自称经常携带上亿元的珠宝。但是她不懂“悖入悖出”的财富戒律,这位神秘的亿万富姐,终于涉嫌集资诈骗4亿元,而站上了被告席。如此等等,每年都有许多这样的被负面曝光的所谓的“企业家”。

八、“矩之道”的人本主义管理

《大学》讲究“矩之道”,如果从企业管理来说,那么一是用宽恕的心态对待员工,一是又严肃地规正员工的行为。这应当是人本主义管理的大智慧了。再看《大学》讲究的“亲民”,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企业要对市场上的顾客亲近,取信于顾客;一是企业要对内部的员工们亲近,团结员工。如果能于外部“亲民”,则产品的方方面面要不断让民众满意,那就会极大地拓展市场。此若用心体会之,必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水准与效益。

九、“内圣外王”的管理逻辑

《庄子·天下》云“内圣外王”,“内”,内省,是指自我修养;“外”,外界事物。清代顾炎武曾说:“孟子所谓 穷则独善自身,达则兼营天下 ,具内圣外王之事者也。”(《与陆桴亭札》)《大学》展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的逻辑过程。其中前面的几个环节至“修身”即可视为“内圣”之内容,“修身”后面的“齐”、“治”、“平”,即是“外王”的逻辑了。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85年为《有效的管理者》再版作序时说:“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们的组织和机构。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就是树立榜样。”《大学》说的“修身”等,就是“有效地管理自己”,然后再去管理“他们的组织和机构”,甚至去进行更大范围的管理,即“治国”、“平天下”。试想,用此逻辑去管理企业,也用此逻辑去进行现代企业的竞争,或可以稳操胜券了。

十、“止于至善”的管理境界

在《大学》高悬的“止于至善”之标的面前,每个真正卓越的企业家都会肃然起敬,敬畏不已,激励不止。因为这明明白白地告示精英们,要前行到最善的境界才能止步!

因此卓越的企业家应该永远地追求,永远地去接近这个标的,而不要在没有走到至善的境地就止步。因此最伟大的企业家都不值得为已有的成绩、成效、成功忘乎所以、骄傲自大、骄奢淫逸,那已有的辉煌还只是通向“至善”路途中的阶段性的成绩。

案例·管理·修身·入世

《大学》讲管理,讲修身,而修身又是人存世、入世、行世、立世的第一步,当然也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曾经有一个案例广为流传,打动过许多人的心,也让我感动。

在日本曾流传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见石语默编著《成功者的笔记本》)。一个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被分配去洗厕所。上司要求她: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我想,这种企业管理的一丝不苟,甚至连马桶都管理到这样的地步了,真是不简单!笔者曾在日本大阪的一家饭店住过几夜,亲眼看到饭店管理的一丝不苟,甚至临行告别饭店时候,那些女服务员是跪在地上问候、告别、征求意见。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下跪形式的场面,也不习惯这样的做法,马上就站起来,请对方不要这样,但是那种记忆确实深刻地烙印在心头,从中也再次感受到在管理上的严格。

再说,这个妙龄女孩,面对刷马桶这活儿,又面对这样的苛求,肯定尴尬过,困惑过,苦恼过,也哭泣过。 试想,就算不是妙龄少女,就是一般的求职者此时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与行为的。

此时,少女开始面临人生第一步的两难选择: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又不甘心人生第一次谋职,是知难而退败下阵来。她想起了自己初来的决心:人生第一步要走好,马虎不得! 我从这里体悟了《大学》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工作就是修炼自己的“本”,就是从事工作的“始”,要从这里的“近”,去走向今后的未来。她下决心留下来,走好这第一步,此种选择是选对的,也是“近道矣”了。

这时一位前辈出现在她面前,且看他是怎样做的!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满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竟然毫不勉强!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 我想前辈能这样教育后辈,又说明这个企业管理的另外一种成功,即是把优秀的管理素质代代传递下去,生生不息。这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一种另类的企业财富,是企业文化和财富的一种卓越的层积。

有评论者说,前辈的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正因为新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所以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是可以办到的。

至于那束目光,这已经够用了,因为这少女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我不仅再次领略了这一企业管理的高水平,又想到的《大学》的“矩之道”、那种宽容、那种将心比心。同时我也有了对“新民”又有一种引申理解,比如要把马桶刷新,其实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灵魂刷新,进而言之,其实就是一个“新民”的灵魂被刷新了,而只有这样刷新灵魂才能成为“新民”。这位少女就从这样的“刷新”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且辉煌的人生历程。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积极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工作的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她很漂亮地迈出了人生第一步,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最终她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 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这个故事很感人,我还想从《大学》的视野再去解读一点自己的感悟。

从表层看,明洁、明净的是厕所,但深层看,是少女内心的“明明德”。唯有经此“明明德”之“修身”,才能由抹洗厕所之职而一步步成为政府要员,去参与“治国”。《大学》说“在新民”,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到一个“新民”、“新人”的自新的过程,也看到在自新过程中学习他人、接受他人帮助的重要。也正因为她能不停止地奋斗,也因“止于至善”的鞭策,才会一步步提升而成为邮政大臣。命运终青睐于那种有准备的、有积累的人,而最根本的准备与积累是在修身之上。

成与败:在胡雪岩故居之思

胡雪岩(1823 1885),名光墉,字雪岩,杭州人,或说安徽绩溪人。他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虽处在一个变化多端的时代,然而胡雪岩却成长为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一个商贾奇才。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为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当然怎样去“学”,那得要看各人的眼光、胸襟、学识了。

胡雪岩的经历也充满玄机,值得一读:

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

1860年(咸丰十年),在杭州珠宝巷开办第一家钱庄,名阜康。后在杭州设阜康银号;在上海设立阜康雪记钱庄、阜康银号,在汉口设立乾裕银号;同时期还在各地设立典当,其中浙江一带有23家,湖南、湖北各3家。

1861年(咸丰十一年),胡雪岩与当时的浙江巡抚左宗棠交好,开始长达20年的事业上升期。

1866年(同治五年),胡雪岩因“急公慕义,勤干有为”,被左宗棠举荐协助打理福建船政局事务。同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胡雪岩随即被派往上海经营采运局,为左宗棠西征提供后勤保障。

1867年(同治六年)至1881年(光绪七年),胡雪岩帮助左宗棠借款筹饷6次,总数为1770万两银子。

1873年(同治十二年),左宗棠上疏《赏道员胡光墉母匾额》,胡母博得正一品封典。同年,杭州元宝街胡宅进行整修,特别对芝园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施工。

1874年(同治十三年),胡庆余堂筹建。

1878年(光绪四年),左宗棠与陕西巡抚谭钟麟联奏,请朝廷为胡雪岩“赏加黄马褂”,胡雪岩在事业上达到顶峰。同年胡庆余堂筹正式营业。

1883年(光绪九年),胡庆余堂抵押给文煜,胡庆余堂易主。

1885年(光绪十一年),胡雪岩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62岁。

一直想去看看胡雪岩故居,解读一番他的企业管理的玄妙之道。遗憾的是,杭州城已经去了多回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参观胡雪岩的故居。此书《大学智慧》写作期间终于有机会成行,也因此想从《大学》角度略略解读胡雪岩经商与管理的成与败,从中或许可以获得某些借鉴。

眼前果然是一座豪宅,占地10.8亩,宅内有十三楼、芝园、亭台楼阁、明廊暗弄、地下钱库,无不巧构;砖雕、木雕、石雕、灰塑,无不精妙;楠木、紫檀、酸枝、银杏、南洋杉、榉木,无不错列。我从前门走到后院,又从后院转至前门,观览厅堂楼台,踱步假山回廊,越过小桥流水,终于若有开悟。眼前的胡雪岩豪宅不就是一个好注解?既注解了他的成功之道,也解说了他的失败之缘。此真可谓:成也,此豪宅;败也,此豪宅!此话怎讲?正因为管理与经商成功,他才有钱有权有势建了这样一座豪宅;相反也正是这座豪宅,注定了他后来的失败。

这话还得慢慢往下说,但是关于胡雪岩的管理与经商的话题要说的太多了,绝非一篇短文可容纳。再说,一进胡雪岩故居之门,便是轿厅,我抬头便见“经商有道”、“乐善好施”、“勉善成荣”之匾额,两旁有对联,一是:“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一是:“存一片好心,愿举世无灾无难;做百般善事,要大家利民利人。”这里就拈出一个“善”字说起。胡雪岩的成功,其中有诸“善”可说:

1.善于经商。他开过钱庄,如阜康钱庄,在杭州、湖州、上海、宁波、长沙、汉口等二十多处开设阜康钱庄及分号。他做丝生意、茶生意、办典当、开胡庆余堂中药店等。他还和外商做军火生意。另外他还与德、英等国的洋商巧为周旋,出面借债1200多万两白银,力助左宗棠西征、开船运局、办洋务,从而开中国近代借外债兴实业之先河。这些已经足够说明他是一个出色的商贾。

2.善于企业管理。胡雪岩说:“凡事总要动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此其一。他又说:做生意“第一步要先做名气,名气一响,生意才会热闹”,“做生意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创牌子最要紧”。他曾提出给军营等送“诸葛行军散”等药品,就是“为了创牌子的”。他又说“创出金字招牌,自然生意兴隆达四海”。此其二。他还说,做生意“第一要齐心,第二要人缘”,“我一向的宗旨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同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此其三。他还说:“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络,移东补西不穿绷,那就是本事。你要晓得,所谓 调度 , 调 就是调动, 度 就是预算,预算什么时候有款子进来,预先拿它调动一下,这样做生意,就比人家走在前面。”此其四。这些都可以说明他极善管理。

3.善于审时度势。胡雪岩生意做得这么大,得益于他具有审时度势的好眼力。举例如他曾对人这样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此其一。他又说:“做生意把握机会,是一等的学问”,“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除了看人行事,看事说话,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会来,那才是一等的本事”。此其二。他还说:“须抢在人家前头,才有大钱赚。”他就是这样审时度势地常常抢在人家前头、赚大钱,并逐步做了一省的生意、天下的生意、外国的生意。

4.善于用钱来赚钱。胡雪岩曾借官款周转,开钱庄、典库等业;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药店;用苏州富家公子的银子办自己的典当,等等。他说:“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绷,就是会做生意。”

5.善于用人赚钱。胡雪岩善于用钱来赚钱,更善于用人赚钱。他说:“官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三种势力要到了,还不够,还要有洋场的势力。”他就能利用这些势力、靠这许多的人来赚钱。胡雪岩年轻时候,结识了王有龄,当时王是清代的一名候补巡盐大吏,准备北上捐官,但是无钱去“投供”。胡雪岩就把自己追讨回来的本属于“死账”的“五百两”私下资助王有龄。后来王有龄做到了浙江巡抚而异常得势,胡雪岩也因此控制了浙江海运,而赚得数十万两银子。后来在商场、官场均是善审度时势,一路发达。他又利用左宗棠作靠山,青云直上,财源滚滚。

6.善交朋友。此条和上一条,紧密相连,可见胡雪岩善交朋友也是有深层原因的。他说:“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因此他除了结交了王有龄、左宗棠等要员,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靠山,还结交了许多一般的官员、胥吏等。他结交商贾,也结交士大夫文人,还结交江湖上的帮会人物,同时不忘记与洋人和买办等结交。这些人给了他各种的推动力量。

7.善守经商规矩。比如其开办胡庆余堂药店,谨守“戒欺”,实行“二务”,即“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胡庆余堂的对联说得好:“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修”指对生药材的加工炮制,“合”指对药材的搭配组合。这些“虽无人见”,但要靠员工用道德自律;而且“诚心自有天知”,苍天有眼,自会判断诚与伪,其实即是说百姓心中有杆秤,自会心知肚明的。

但是,胡雪岩这颗商界巨星,最后还是陨落了,而且是以悲剧结束。下面就从他的“不善”来解读之:

1.《大学》说“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胡雪岩在企业管理与商业经营上也有一些“明明德”与“亲民”的理念和做法,但是没能够往“止于至善”的路上行远登高,其实他也不想这样走下去。胡雪岩12岁时候,因家境贫困,在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在这里他深刻体会了金钱的奥秘,也训练出了做生意的一套真功夫,但可惜的是没能在人生的长途上也历练出一套正心修身的真功夫,来为人生护航保驾。

2.《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但是胡雪岩的人生根本出发点与理想境界就是赚钱、赚很多很多的钱,就是出人头地,然后极尽奢华地享受,穷奢极欲地挥霍。这就是一种可怕的“不善”理念,也种下了祸根。其实不仅是胡雪岩,古今中外有此“不善”理念者,最终无不一一栽倒!

3.《大学》说“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这是财物的大道,但是胡雪岩只懂财富的小道,却没有认识财富的这一大道,或也知道这一大道,但是没能很好地遵行之。他在经手向外商购办军火、机器及借款的活动中,假公济私,大拿回佣。仅以借款一项为例,他向英国银行借款1500万两,据曾纪泽在《使英日记》中揭露:“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报一分五厘。”仅此一项即可以获利200万两以上。所以曾纪泽曾骂他是“奸商谋利,病民蠹国”。他用“悖入”之钱财来大肆挥霍,结果终于逃不出“悖出”的结局,又回到穷困潦倒之中。

4.《大学》:“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此真名言!胡雪岩的“得之”是其某些部分的“道善”;而胡雪岩的“失之”就是因其“不善”。胡雪岩的最大的“不善”,就在于他在人格上没有修炼为一个正人君子式的商人、企业家。从外在来看,他入浙江巡抚王有龄幕下,帮办粮械,且自办阜康钱庄,为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等战役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成为名扬天下的巨商,被称为“活财神”、“红顶商人”;但是,从内在来看,他缺少一种相应的人格修炼,他的奢侈无度,只要看看那些豪华的建筑、装饰、玩物,即可以知晓因其人格修炼之不足,所带来的可怕的陷阱。也正因为没有遵行人格上的如《大学》所说的那种“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胡雪岩最后还是落得一个悲剧下场。

当然,胡雪岩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再如1884年因为胡雪岩由于受到洋商的排挤破产。这种洋商的排挤,其实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与工业革命对传统落后的手工业的挤压。又如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矛盾中,胡雪岩成为了一个牺牲品。(以上参见《清代七百名人传》、《清代人物传稿》、《商贾奇才 胡雪岩》时代文艺出版社)1885年,胡雪岩带着悲凉离开了人世,此中的况味与反思,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

我转悠在芝园、融冬院、颐夏院、楠木厅、和乐堂、鸳鸯厅、清雅堂、百狮楼、延碧堂、锁春堂、洗秋堂、影怜院、冷香院、御风楼等,又看到陈列室中的朱基在2002年5月参观后的一幅题词:“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故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这里也深刻地解读了胡雪岩失败的原因。


 

来源:网易读书 责任编辑:张起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中国旅哈经商人员注意事项
·吴爱华:扔硬币“扔”出20强企业
·升华经商智慧 在未来占领新制高点的三个节点
·《桂商有道》开拍 专家学者热议桂商精神
·吹牛药品请下架
·四类实体玩具店经营秘笈
·感悟三乐 善待生命——李景宁
·民俗文化的演变使瘟神变财神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