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2温州商帮 > 商帮历史 > 正文
从军营走出的理性商人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商人 理性 走出 林胜意 企业 创业 印刷 家乡 其实 印刷厂)
  

六月的北国江城,繁花似锦,满目绿茵。
  走进哈尔滨市区,到处能感受到浓浓的喜庆气息———规模盛大、刚刚结束的“哈洽会”显然还未来得及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卸下节日的盛装。
  哈尔滨是我们这次“苍南人在外地”记者行东北组的第一站。“有朋从故乡来”,令被采访的“主人”的脸上写满笑意,表情中充满对故乡来客的亲切和真诚。
  两天的时间,在与林胜意的访谈与接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位从军营中走出的成功商人所表现出的苍南人的勤勉与朴实,还有温商和浙商的理性和睿智。

“挑战大风车”的浪漫

  三年困难时期,林胜意出生于我县巴曹镇甲底村,在8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六,身为普通渔民的父亲自然供不起他们读书,林胜意在小学毕业后因交不起2.6元的学杂费而不得不辍学随父亲打渔。林胜意14岁那年,孱弱的身躯挑起补鞋的行头跑乡串户,一天赚二、三块钱为家庭分忧。
  1979年,17岁的林胜意瞒着父亲报名参军,在佳木斯某边防部队服役。1984年退伍回乡后,因农村户口找不到工作,1985年,在战友的介绍下,到黑龙江交警总队劳动服务中心打工。
  1998年,林胜意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哈尔滨虽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但印刷业发展起步较晚,那时候仅有几家国营印刷厂。当年4月份,在战友的引荐下,他在哈市太平区亚华塑料厂租了一个车间,用四处筹措的50万元,购置一台胶印机、2台复印机和一台切纸机,办起了哈市第一个民营印刷厂。
  “其实,我对印刷行业纯粹是门外汉,当时对投资、管理和市场营销,几乎是盲人摸象。”林胜意回忆起创业时的情景说:“但我从来不喜欢不懂装懂,不懂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慢慢学,慢慢摸索、掌握,比如说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调查和营销,都是凭自己用心去学才掌握的。因此,我的创业成功,得益于从小的吃苦耐劳和从部队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
  其实林胜意当时并没有认真考虑过今后能赚多少钱或者要冒多大的风险。在创业阶段,林胜意当时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就象堂诘诃德挑战大风车。没想到,不久之后,他还是获得了“第一桶金”。

“创业难,守业更难”

  事必躬身的实践经历,成了林胜意商场上的最佳导师,他很快地进入了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角色”。
  第二年,林胜意瞅准时机,承包了哈市4个即将倒闭的印刷厂。为了打开产品销路,他每天起大早出去搞市场调研,搜集业务往来单位反馈的信息,对客户进行回访。晚上回来,尽管觉得疲惫不堪,但还是亲自到车间检查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然后挤出时间自学企业管理知识。这一习惯,林胜意至今一直坚持不懈。在几年的创业日子里,林胜意与妻子几乎是吃住在厂里,一年365天从未享受过午休的待遇,平均每天仅休息五、六个小时。(上接第1版)用“焚膏继晷、宵衣旰食”来形容林胜意的创业和敬业精神,一点也不过分。
  “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人有创业精神当然可佳,但没有守业的恒心,最终还是成不了气候。”林胜意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在创业之前,我是满头黑发,到1999年,我的妻子发现我有7根白发,到现在,我已是满头白发了。前年,我回家时遇见了昔日的拜把兄弟,但对方看了半天还是没有认出我来。”
  那一年,林胜意印刷厂的产值达4千余万元,利润达1千余万元。2000年至2003年,林胜意完成了快速的资金积累,固定投资每年以翻番的速度递增。至2004年,他的固定资产达到7300万元,企业流动资金1300万元,年产值达1亿元,年创利税居太平区榜首,企业规模名列哈市印刷民营企业第二,企业综合效益评估独占全市鳌头。

两大取胜“法宝”

  从昔日租用厂房,投资数十万元,工人仅20余人,到如今拥有哈市数一数二的“黑龙江省警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其厂区面积已达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工人230余名,总资产近9千万。短短5年时间,林胜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在东北“滚雪球的人”。“要想发,搞印刷”几乎成了哈市的街坊话题。其实,进入21世纪后,东北印刷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初显端倪,之后的一、二年内,哈市的印刷企业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冒出了大小不等4千余家印刷厂,市场竞争呈白热化格局。可不到一年,三分之一的印刷企业又纷纷倒闭,到2004年,又有三分之一的印刷企业在搏杀中折戟惨败。
  身为理性商人,林胜意当然意识到惨烈的市场竞争产生的危机与威胁。他取胜的两大“法宝”其实很简单,但又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一是质量第一,诚信经营;二是调整策略,在急速完成庞大资金积累后,稳扎稳打,处变不惊。
  林胜意守业的“绝招”是自己既当董事长又当业务员,年产值近亿元的诺大企业,高层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只有7个组共7个人。他兼任产品质监组组长,几年来,没发生过因质量而退回产品的事件,他的企业的业务员就是“诚信”。因此,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态势下,他的业务量仍在不断攀升;在狼烟四起的行业激战中,有的企业不惜代价四处募资求贷,找关系要求政府及各部门以政策上的照顾和倾斜,但他的企业自始至终坚持零贷款,不知道贷款银行的门在哪里;对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管理者,他除了配合正常的检查和监督外,从未求过一次面子。他说:自力更生是创业的原则,一个靠关系照顾,等政策“倾斜”的企业,永远是长不大的“稚儿”。难怪在我们采访到与林胜意个人交情甚笃的多位地方官员中,他们纷纷称道林胜意是真正不求人的企业家。

游子的恋乡情结

  走进林胜意的办公室,看不到奢华的摆设和考究的装饰。他的书架里除了一些企业管理之类的书籍外,就是每期必订、每订必读的《浙商》。他说喜欢《浙商》,原因之一《浙商》是家乡的刊物;二是可以从中“借脑”;三是出于对浙商的崇拜,特别是对温州商人的敬佩。走进公司的会议室,不由地使人产生敬意,这里挂满了林胜意几年奋斗获得的个人和企业的荣誉:优秀人大代表、年度安全生产先进标兵、劳动模范、杰出青年、先进私营企业、先进非公企业党组织,还有黑浙两省领导接见浙江企业联谊会成员的合影……
  曾经艰苦奋斗的林胜意至今还保持着那份清贫。他虽不嗜烟,但离不开烟,抽的是当地4元钱一包的“吉庆”;穿过的衣裤从来没过百元。但他乐善好施,当地一条通村的水泥路是他斥资15万元修建的,他说为了当地老百姓行路方便;当地公益事业,他从不落下。几年来,他每年资助2名考上北大和清华的特困大学生。他更不忘回报家乡,去年11月,任黑龙江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以来,积极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牵线搭桥。
  “我是从家乡走出的游子,我的事业虽在他乡,但我的心依然眷恋着家乡的土地”,这是林胜意与我们握别时说的一句话。

 


 

来源:中国温州商会网 责任编辑:风雨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中国模范生:解读浙江改革之路(图)
·温州三十年有太多记忆值得珍藏
·陕商衰落两大原因(图)
·中国商帮文化比较与研究
·民营经济铸造了乐清辉煌
·三十而立:中国民企创造世界奇迹
·改革先驱—浙江市场30年传奇
·改革开放30年商业流行词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