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9走进温州 > 聚焦温州 > 正文
温州:非遗之花绽放校园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校园 温州 &rdquo &ldquo 传承 文化 项目 学)
  

  近两个月,一股非遗热席卷温州各大中小学,五花八门的非遗项目图片展,各式各样的手工非遗课,丰富多彩的专场演出……一位位非遗大师将传承数百年的独门绝活变得趣味横生,一颗颗热爱非遗的种子在学生心田里慢慢发芽。这个由温州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主办,市非遗中心承办的“瓯韵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自2014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四届,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本地非遗融入学校教育,通过学生多角度的参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温州非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共有人类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4项、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47项;有国家级传承人23位、省级传承人169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33位、代表性传承团体10个、代表性传承群体18个。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瓯越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

新时代下,“非遗进校园”如何继续前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其重心要从最初的普及、传播,趋向包括技能、技艺传承在内的实践层面,让活动迈向一个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传统文化植童心

“这个跟橡皮泥有点不一样,它有米饭的味道!”

市第十六幼儿园的陈美月小朋友,把鼻子凑近手上的粉色米粉团,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米塑,特别新奇,不过因为有玩橡皮泥的经验,上手极快,不一会儿,一只呆萌八爪鱼就出现了。

一些家长还特地请假,从单位赶来。李天明的爸爸说,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玩泥巴,和捏米塑是同个“道理”,“和孩子重回课堂,重温童年,还能体验家乡文化,这种福利真心不错!”

10月16日,“瓯韵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市第十六幼儿园拉开帷幕。幼儿园的一楼大厅,八位非遗传承人“各显神通”——手中五颜六色的米团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动漫人物,穿梭于竹帘之中的彩线勾勒出精巧传神的花鸟……细纹刻纸、竹丝镶嵌、米塑、瓯塑、瓯绣、瓯窑、石雕、竹雕等各类非遗手工技艺和创意作品让人大饱眼福。传承人耐心地讲解着其中的奥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跃跃欲试。

园区主任黄纯碧介绍说,这是幼儿园第一次参加“非遗进校园”公益活动,不仅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强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了解非遗。

同样,位于温州市经开区的沙城中学也是首次尝试。当天虽然下着大雨,但同学们的热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在美术室,一位来头不小的泥塑课老师正手把手地传授制作秘籍。他是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叶芳林,曾获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等称号。这一次,他把泥巴捏成了天鹅。学生们则“深陷泥潭”,做得有模有样——两只天鹅在湿地里摆成心形,远处还有两个小人偶……“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所有雕塑的最基本手艺。”叶芳林告诉记者,每周一至周五,他都穿梭于各中小学教授泥塑课,该课已成了最受欢迎的非遗课程之一,学生们不仅玩得开心,还能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老师项光迪感言,沙城中学的800多名在校生中,有三成以上是新居民子女,这次“非遗进校园”能让他们见识到温州传统的一面,在学习交流中融入本土文化生活。

除了非遗课堂和手工艺展示,地方戏剧的专场演出也备受热捧。前不久,来自泰顺三艺木偶剧团的表演艺术家们,为中通国际学校的小学生,送上了一场看头十足的泰顺木偶戏盛宴。表演还未开始,许多小朋友就伸长脖子,想一窥究竟。四年级一班的吴佳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木偶戏,期待了很久!一会儿要问问地址,下次去他们的剧团里看!”表演结束后,孩子们涌上台和小木偶、艺术家合影,还排起长队等签名。三艺木偶剧团的魏朝浩告诉记者,剧团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已有三年,每次演出都深受小朋友喜欢,可谓是“难舍难分”。

在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浙江好腔调·东瓯韵致”2017传统戏剧汇演活动吸引了2000多名师生观看。建工系大一新生严啸对瓯剧《水牢》印象深刻:“男女配合非常默契,特别是开场从高台一个翻身稳稳落地,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纷纷拍照,转发朋友圈,他们感言,那铿锵的锣鼓,韵味十足的唱腔,原汁原味的地方戏,一下子就让人穿越了。

作为温州市非遗中心的一项长效活动,“非遗进校园”具有辐射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其开创的“点单式”模式,由各学校根据需求,自主“点单”,包括“非遗学堂”50堂课,非遗精品图片展15场,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10场,木偶戏演出15场等,并把非遗馆列入中小学生春秋游基地。非遗项目供不应求,本次活动推出后不到三天,就被抢订一空。市非遗馆工作人员表示,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最大的效果就在于开启学子们的兴趣点,让其懂得非遗的文化价值。“我们多年来的实践,让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接地气,更为关键的是,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在青少年中间的认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让非遗进入更大更广阔的知识系统,开拓无限多样的可能性,为传承带来新的契机。”

5月的一个上午,龙湾区永兴一小的操场上热火朝天,“嘿”“哈”声此起彼伏,学校举行的首届温州南拳学生大赛让人眼前一亮。校长陈建杰介绍,学校十分重视非遗进校园工作,两年前就开始与市南拳协会合作,建立培训教学基地,聘请市非遗传承人、浙江省特级教练胡松青开展南拳教学与训练。除了固定的每周一节课,还开展社团训练和竞技班训练。如今,学生们在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省南拳公开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摘取了180多枚奖牌。在家长们看来,练过武术的孩子,“精神头”就特别不一样!学校此举不仅强身健体,锻炼意志,更能让温州南拳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

的确,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与理解温州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影响深远。今年6月,市文广新局提出了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推行非遗校本的工作部署。龙湾区、永嘉县、泰顺县、乐清市等县(市、区)纷纷响应,根据各自的非遗资源特色,推出了《泰顺石雕》《剪纸》《剪纸技法》《永嘉乱弹教学教材》《龙湾区永兴一小课程——温州南拳》《龙湾区永兴一小自主拓展课程——悦剪悦美》等非遗校本,内容涵盖石雕、剪纸、温州南拳等非遗项目。这些系统综合的传习教材,让非遗特色课在原先只有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论的依据和统一的规范,可谓是升级版的“非遗进校园”。

除了中小学,高校也往往是培养非遗传承人的摇篮。经过多年实践,温州市初步建立了依托大学、中专等院校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机制,通过在校内开设戏剧专业班、传统工艺专业班、工艺类专业课程以及创办传统工艺传承院校、传统工艺研究所,并让代表性传承人进院校任非遗传承专职教师等形式,培养新传承人近千人。

为了破解乐清黄杨木雕徒弟难招的难题,乐清市工艺美术协会与乐清职业中专学校联合创办了黄杨木雕专业班,首届招收黄杨木雕专业学生36名,引进高公博、虞金顺等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进校授课。此后,该校逐年扩招学生,还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3+2中专至大专五年制木雕专业班。

此外,在温州市文化部门的助推、促成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瓯海职业中专学校、泰顺职业技术学校、浙江东方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温州市第十四高中等各大院校先后聘请木活字印刷技艺、瓯塑、瓯绣、瓯窑、夹纻漆器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专职教师,通过专业授课与传统技艺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工艺人才。这一举措,为传统工艺振兴和“瓯”字头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让非遗真正走进校园,鲜活地存在于青年一代的学习与体验中,使其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底座的丰厚土壤,这是“非遗进校园”的深意所在。接下来,市非遗中心还将增加内容更丰富、互动性更强的非遗项目,使其走进校园、社区和文化礼堂,并组织专家编写非遗的通用校本,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地宣传与推广温州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的保护传承之路更为广阔!


 

来源:温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立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