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2温州商帮 > 商帮历史 > 正文
商帮与行会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行会 商人 政府 组织 行业 这种 十三 官方 徽商 垄断)
  
  某一地方的商人通过与行会、会馆而结成 “帮”,这就是商帮。按行业成立的组织称为行会,在外地所设立的同乡联络组织称为会馆。行会和会馆都是有形的组织,也是各地商人结成 “帮”的纽带。我们先来看行会。
  联系商人而形成商帮的行会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与官方有密切的关系,另一种是商人自发组成的。
  与政府相关的行会出现在原来由政府垄断经营、以后交给私人特许经营,即由官方垄断变为私人垄断的行业。这种行会主要出现在粤商和徽商中。
  粤商中的这种行会是十三分行。据著名的经济学家梁嘉彬先生在 《广东十三行考》中考证,十三行的萌芽是明代的对外贸易中由官方设立的牙行。这种官牙还替政府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提举征收关税。清初粤海关设立时,内贸与外贸没分开。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创立洋货行,又称十三行,替政府经营进出口贸易。十三行的商人既是商人又有官员身份。当然,这种官员的身份要花钱买,且只是虚职。
  最迟在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这十三家洋行的商人成立同野商人行会组织,英文称为公行 (Co-hong),中文史籍称为 “洋行会馆”。雍正六年 (1728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建议创立了总商制度,在商人中选身家最殷实者数人立为商总,以连带责任制,负责检查及监督外国船只与外国人。既给予了权力,又给予了责任。这种总商也是十三行公行的行首。
  十三行公行代表政府征收进出口关税,管束洋人,甚至代表政府与洋人打交道,接收 “朝贡”。这一点不同于一般的行会。同时,他也像一般行会一样排斥竞争,保护自己的利益。从公行议定的行规来看,它的目的是约束不法行为,扶植对外贸易。实际上是限制没有进入洋行的 “散商”进行对外贸易。他实行一种公行垄断,即将各种进出口货物尽归为公买公卖,以便按照行会各商人的利益自行调整价格。这种行为受到 “散商”和洋人的抵制反对。公行几经解散又成立。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公行再次成立,并由公行按贸易额收费,作为公行基金,用于清偿行商拖欠、罚款、亏折等债务。这个公行在鸦片战争后迅速衰落。 咸丰六年 (1856年),广州西关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十三行,十三行公行终于结束。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种行会不同于一般的行会,它有官方背景,是官方与商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官商沟通的桥梁。官方通过这个组织向商人传达自己的指令,尤其是通过这个组织为政府或私人获得财富。同时这个公行也与一般的行会有相同之处,即排斥外部竞争,保护自己成员的利益。这表明了粤商的官商身份。从事垄断性对外贸易的粤商也通过这个行会组织为一个商帮。
  以扬州为中心在两淮经营盐业的徽商也有与粤商类似的行会, 并实行总商制。自从西汉武帝以来,一直实行盐铁专卖制。盐业作为一个暴利行业由政府直接经营。明初实行开中制后允许私人进入盐业,但在“纲盐制”下也实行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徽商垄断了两淮盐业。雍正六年 (1728年),曾提议建立十三行总商制的浙江总督李卫也在两淮徽州盐商中实行这种制度。选家道殷实又有威望的大盐商充当两淮盐业总商,也为徽商盐业公会的首领。政府通过总商传达有关政策法令,催收盐税,总商则向政府反映商人的要求,代表商人与政府进行交涉,为商人谋利。鲍志道、江春等著名大盐商都当过总商。以总商为首领,徽商也形成了行会。徽商从事木、茶、典、盐四大行业,主导产业是盐业,所以,这个行会也成为徽州商人结为徽商的纽带。
  粤商和徽商所从事的对外贸易和盐业都是政府特许经营的垄断行业,与政府有密切关系。政府可以放弃垄断,但不会放弃利益。所以,把他们结为商帮的行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行会或外国中世纪的 “基尔特”。有政府背景,受政府支持,也受政府盘剥和控制。这些行会的商人、总商都是既有官员身份,又有商人身份的官商,但本质上他们还是商。
  其他商帮从事的都是竞争性行业,所以,把他们联结为一个商帮的行会就更像基尔特。这些行会都是商人自发形成的,目的也在于排斥外部竞争,规范内部行为,维护本行会商人的共同利益。
  晋商的行会起源于民间的结社习俗, “社”是民间一种自治组织,按照民意自行形成的、以敬神为中心的自治机构。随着商业发展,工商业户在固定的坊市内按商品类别排成行列,称之为行,同行商人组织起来的自治社就是商业行会。随着晋商在明清的形成与发展,商人的行业组织也在逐渐形成。晋商的行会分为两大类。一种以籍贯为纽带,并以籍贯所在地命名,以实现同乡之间的感情联络和相互照应。这类行会多以会馆形式在外地出现。另一种以行业为纽带,或以行业命名,或以吉祥词语命名。这类行会既有在本地的,也有在外地的。其他商帮行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当时的政府尽管并不直接参与,但清中期之后,商业发达,政府对行会采取支持的态度。清中期以后,政府曾下令各地组织商会或类似组织,并发布了保护商会的条例,规定 “今后商会禀复文件,不必局限公文体制。商会对总督、巡抚用 ‘呈’,对布政使、按察使以下用 ‘移’。 “呈”就是上报, “移”就是下发。这表明对商会可以破格对待。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适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鹤庆商帮:商帮形成的天时地利
·鹤庆商帮:舒氏家族的兴衰之路
·解析传统浙商的商业精神
·商帮力量
·企业收购多家海外电视台 强化中国话语权
·45家温企跻身“浙商500强” 入榜门槛增至6.5亿
·武义温州商会今成立
·"上海温州人自己的银行":温州银行进军上海滩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