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4温州模式 > 商界名人 > 正文
余进华:鞋王世家的新掌门人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温州 余进华 吉尔 余阿寿 皮鞋 当时 一个 鞋业 父亲)
  

  方方正正的大脸,纯朴厚道的笑容,宽大平整的脑门……这是初见余进华的第一印象。有种感觉,这张脸有点像吉尔达的商标。特别是额前的那颗痣,仿佛商标里的那颗星星,那是颗“志当存高远”的好痣。 余进华有句经常拿来和员工共勉的座右铭:“话,说了就算;事,定了就干;要干就干好。”

  子承父业

  1991年,二十多岁的余进华从父亲余阿寿手里接过了温州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掌门人的重担。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上千人的大企业,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被人们尊为“元老皮鞋寿”的父亲已使企业站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何实现再次创业的腾飞,余进华面对着的是父亲的厚望、员工的期待和业界的关注。

  刚刚接任时,余进华心境比较复杂,深感责任重大,这种压力一直伴随着他。因为吉尔达既是他父亲的心血结晶,又具社会属性,无论从家族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管理好“吉尔达”成为余进华总经理不可推卸的责任。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20出头的余进华就四海为家,外出推销父亲生产的鞋子。在九江、武汉、金华等地,他开过一家又一家专卖店,实行鞋子单一商品的专卖经营。这在当时国内的业界中,可以说是较早的探索者了。

  余进华回忆,当时的中国商品紧缺,鞋类产品走俏,“一些外行人看到我们的产品卖得那么好,一年赚几十万,买房买车,就都来(做鞋)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行业规模的扩大,温州劳动力紧张,原材料短缺。“这样(外行人)就把不准用在鞋上的材料用上了。”可能很多人记得当时的温州鞋里有纸。余进华说,当时是允许搭配用纸的,但是纸的质量有好有坏。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一日鞋”、“晨昏鞋”,质量稍好的被称为“星期鞋”。“名声坏掉之前,我们也知道有人在做假冒伪劣,但都是各管各的事,而且(名声)时间很短就坏了。”当时的余进华在武汉做市场,商品动辄便被工商部门拉走,“不需要理由,只要是温州鞋,不论好坏。”

 

  1993年,在温州鞋因为假冒伪劣而遭国人喊打的风口,余进华拍板,成为第一个敢在中央电视台广告中打出温州皮鞋牌子的温州鞋业企业。当时有人说,这是糟蹋钱财,不做广告还好,做了广告,皮鞋更没人要,因为温州鞋当时被国人视为“假冒伪劣”之品,而“吉尔达”却敢打“温州旗号”,当时不少同行好友都很不理解,并力劝余进华生产的皮鞋打“广州、上海”等地的牌子,但余进华的回答却很响亮:“我生在温州,长在温州,我不打温州牌打什么?”“温州牌子迟早要重新亮出去的”。

  2001年12月,吉尔达发起并承办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信用经济与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余进华再次成为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国家级媒体聚焦的新闻人物。面对亿万观众,他坦陈心迹,公开承诺:凭良心诚信经营做生意,并向鞋业同行积极倡导“信用经济”,以吉尔达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全国消费者的监督,带头牢牢构筑温州鞋业在国人心目中的信誉长城。

  国际行走

  现在的余进华,许多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对他来说,出国就像探亲一样正常和随意。地球在他的脚下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他的足迹,已经遍布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

  余进华接到第一个国外订单是1995年。“当时我们只知道那边(俄罗斯)市场很火,但具体怎么样并不清楚。”而俄罗斯商人知道温州鞋价廉物美,但并不知道那个小城在什么地方,只能在边境或者北京(雅宝路等市场)购买。每年,吉尔达通过中间商的交易量有四五千万元人民币。

  几年后,中间商与制造商们的矛盾开始加剧。中间商不断压低价格,而且货款不能及时到位。1997年,不能忍受继续被牵着鼻子的余进华与中间商决裂,代价是损失五百万元人民币。他将加工好的鞋运到北京雅宝路和乌鲁木齐,开始了自己的国际行走。

  近年来,余进华干脆把目光直接瞄准了欧洲鞋业市场的制高点,在素有“世界鞋都”之称的意大利,开设了一大批吉尔达专卖店,向世界顶级品牌发起冲击。

  现在的吉尔达,年外贸销售额达数亿元,占全公司经营总额的比例,已由几年前的百分之几,猛增到60%—70%,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国内外营销并驾齐驱的良好经营格局,使吉尔达在“中国鞋都”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更使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2003年伊拉克战争和“非典”横行期间,温州鞋企普遍面临重大的困难考验。不少同行由于依靠订单生产,市场经营渠道单一,停产放假,而吉尔达却东边不亮西边亮,生产始终红红火火,产品供不应求,创出了历史新高。

  皮鞋寿

  吉尔达总经理余进华的父亲余阿寿,是当年为规范温州鞋业而成立的行业商会的首任会长。

  余阿寿的母亲在抗战时逃乱到乡下得病去世了,父亲因刺激患了大病,两个哥哥去学生意自谋生路,弟妹以百来斤谷换给人家。余阿寿从八岁开始就像一个流浪儿,十岁就去卖糖果、卖水果、卖柴禾、卖草药、卖草纸。后来给鞋师傅当学徒。

  温州解放时,他借亲戚的一角店铺摆起了鞋摊。1958年他招工进了东方红鞋厂,当了一名正式工人。过了几年,他生了一场大病,欠了厂里70元钱,这在当时已是一笔重债。为了还债,余阿寿躲在家里悄悄做鞋,一天做两双鞋,每双赚四角钱。但是因为有人告发余阿寿“走资本主义道路”被厂里除名。

  为了生计,余阿寿挑起担子,贩卖海鲜。做皮鞋出身的余阿寿感到自己不该当鱼贩,还是做皮鞋。1973年拣了个日子,余阿寿在百里坊租下一间10平方米的店面,又摆起了鞋摊。老司头毕竟是老司头,技术好,生意也好。他还收了个徒弟,一天做皮鞋三五双。后来干脆在郊区办一个乡镇企业的皮鞋厂。

  余阿寿带了一个又一个徒弟,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本事教给徒弟们。结果十六个嫡传弟子中,有十五个现在是鞋厂的老板。

  真正让余阿寿出名的,是在1988年6月,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成立,这是温州市第一个行业公会。余阿寿以他在温州鞋业界的人缘、声望和资历,当选为鹿城区鞋业协会会长。

  在“中国鞋都”温州,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上规模的鞋企中,以“温州”两字冠名的企业已不多见了。目前大概仅有吉尔达一家了。每谈及此,余进华没有自卑于人,而是别有一番令人回肠荡气的见解。他说,出生在温州,成长在温州,为自己是一个温州人而备感骄傲和自豪。温州已由过去“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成长为了一个声名显赫的区域品牌。温州的含金量在不断上升,必将会有力地推进企业的品牌国际化。

  吉尔达是一个家族式的企业。基本退居二线的余阿寿,10多年前就将企业交给了儿子余进华掌管。女儿余敏和女婿李国华分别管理生产、产品开发和国际贸易。他们出生在“鞋王”世家,从小就跟着余阿寿学做皮鞋,耳濡目染,对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对皮鞋风格理念的把握,堪称一流的专家。在他们的办公室里,以及吃饭午休的地方,都摆放着一堆堆技术人员最新设计的鞋款,他们不时地观察评点。那种对皮鞋的专注研究,已浸润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仿佛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目前,余进华的儿子在温州一个重点学校念书,一般早上花10块钱打车到学校,下午则自己走40多分钟的路回家。每天的零用钱控制在5块钱左右,回来还要报账。中午和同学们一道在学校食堂吃饭。一次,儿子因为人太多,不想排队了,到外面花几十块钱吃了一顿麦当劳,结果遭到了父亲的批评。

 


 

来源:华商世界 责任编辑:张淑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黄松玉:大连温州商会副会长
·叶雪钦:黑龙江省温州商会副会长
·张华:复制一个赚钱模式
·陈玲凤:与男装品牌为伴的女人
·浙宝翁浙敏 产品就是人品
·朱孝有:借力海西二次创业铸商魂
·青龙江畔创业人-方崇钿
·叶祥桃:“盘一盘”活了千万家底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