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账户: 密码: >>视频商会 自助建站区
温州模式  |  温州商帮  |  政府招商  |  诚信联盟  |  供求大全  |  法律维权  |  财经纵横  |  管理之道  |  礼仪社交
温州商会  |  温州品牌  |  走进温州  |  商户家园  |  库存特价  |  商经新闻  |  招标采购  |  创业天地  |  衣食住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天地 > 创业宝典 > 正文
51信用卡获3.1亿美元C轮融资
http://www.88088.com   中国温州商会网
浏览方式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关键词:融资 亿美元 信用卡 设计 &rdquo &ldquo 产品)
  
    近日,36氪获悉,51信用卡完成总额约3.1亿美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来自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和天图投资,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的泛城资本,华盖资本、 国信弘盛股权投资基金、千合资本和洪泰 A Plus基金等联合投资。这轮融资完成之后,51信用卡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

作为一款信用卡账单管理工具,51信用卡在银行授信的用户获取上,获得巨大便利。在经过4年的发展,51信用经积累的信用卡用户已经达到7000万。将这一庞大用户实现金融变现是51信用卡追求的目标。而在今天的发布会上,51信用卡就公布了产品从“信用管理”到“负债管理”的转变,并强化“51人品”等信贷产品,试图打造一个“互联网金融生态”。

在 发布会上,51信用卡CEO孙海涛用一幅图描绘了这一生态战略。这个生态中,51信用卡管家作为基础平台,承载流量与数据功能。在此之后,51信用卡开始 在平台上加入了房贷、车贷、白条、花呗等多种负债的管理功能,同时集成公积金查询、征信查询等便民的金融功能,从信用卡管理升级为信用管理。

通过这个工具,51信用卡希望持续地获取并沉淀用户,积累用户数据,目前平台上沉淀的用户数据已经超过20亿。而除了自营业务之外,51信用卡还做了三个方面的开放,分别是资产业务的开放、流量业务的开放和技术接口的开放,即所谓的“生态开放”,完成整个的金融生态体系。

51信用卡获3.1亿美元C轮融资:沉淀庞大的用户和流量数据之后,终于要做金融生态


51信用卡获3.1亿美元C轮融资:沉淀庞大的用户和流量数据之后,终于要做金融生态

在数据上,“51信用卡管家”APP已成为中国管理信用卡账单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同时还渗透到了白条、花呗、水电煤等的负债管理服务。其中用户数已经超过7000万、月活账单超过3000万、单日新增消费记录数据大于1000万条,成为流量和数据的核心入口。

在沉淀的信用卡数据、信用卡用户等基础数据,51信用卡继而推出了自有金融服务平台“51人品”,切入信贷等金融领域。发布会上,51信用卡也宣布和江西银行达成资金存管合作协议。公司试图通过构建信用卡产业闭环,实现了流量、数据、用户的内部融通。

目前,“51人品”金融平台覆盖理财、借贷、分期等业务,不仅拥有自主开发的以信用卡用户为主的小额信贷产品“51人品贷”,同时还通过流量合作,引入了更广泛的第三方贷款业务。

做信贷是51信用卡的出路,面对庞大的用户数量,金融风控的难度并不低。根据公司介绍,51信用卡独立研发了“51大数据智能风控体系”,这个体系和现行的单纯强调机器模型的风控不同,51信用卡采用了“人机结合”的的管控模式。除了依托大数据和建模技术,建立反欺诈等各种策略模型和大数据风控体系之外,公司也依然依靠人,进行风控的管理

因此,51信用卡安排了专业信审员、反欺诈分析师和信用风险分析师,来识别机器无法判断的隐藏风险和差异化风险。和市面上追求全面线上审核的大数据风控相比,51信用卡在风控的做法仍然较为保守,风控成本也不低。

目前,51信用卡的M3+逾期率控制在1%以内,相比行业来说仍不算高。蒋燕青叶表示,风控系统的搭建都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风险控制的成效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2016年1月,51信用卡通过战略并购,补充完善了现金分期产品“给你花”,将用户群体扩张至无信用卡用户。目前,51信用卡已经构建了集投资理财、借贷、分期、负债管理于一体的信用卡金融生态。

金融业务的切入,让51信用卡获得了相对较好的营收。目前51信用卡的单月营收已经突破1亿元,预计公司全年营收将超过10亿元。

本 轮融资之后,51信用卡的目标主要在于信贷产品线的补充与完善,进一步扩大消费金融市场占有率,同时推进战略级金融产品“51人品卡”计划,通过游戏与社 交的形式来解读用户真实世界中难以被洞察的金融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完善用户的信用验证体系,改变金融业务的获客入口以及数据获取模式。

51信用卡上线于2012年6月。公司于2012年9月获薛蛮子和华映资本600万元的天使投资;2013年底获SIG、清流资本和华映资本1500万美元A+轮和A轮,2015年2月获GGV资本领投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


竞品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视觉竞品分析作为设计师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让设计师了解自身产品在同竞争对手中所处的位置,一 方面是取长补短,明确自己的短板;另一方面是通过分析达到相应的设计目的。而做分析的目的往往有很多,先想想这个分析价值是什么,再来想想听众是谁,你和 听众的关系是什么?透过这个分析,你和你的团队要得到的是一致的共识呢?一个有用的总结?还是验证?或是启发设计的点?

如何做一份视觉竞品分析

了解自身产品现状及分析目的

撰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点什么?

跳出“视觉”来做分析

作 为产品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我们只盯着界面美观与否来做分析,我们很难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无法得出竞品为什么这样设计的?这样设计解决什么问题?无 法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自身产品与竞品之间的差距在哪。视觉设计是产品与交互的最终呈现,而脱离产品和交互来谈视觉是没有意义的。

输出观点而非“介绍”

在做竞品分析之前,我们要清楚其目的是什么。通常来说竞品分析是为了给我们产品的迭代带来一点新的思路。要避免乏味的陈述和介绍,竞品分析贵在分析。

设定衡量纬度而非凭喜好

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凭个人喜好来评判设计:“我觉得这个挺好看的…那个不好看”。这些话语不应该出现在一个专业设计师的嘴中。视觉设计一部分是感性的,但我们需要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分析这件事情。

可以通过哪些纬度来做分析?

如何做一份视觉竞品分析

视觉风格情感定位

1. 品牌个性&传播途径

  • 气质:产品的“气质”与产品定位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可以说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用“情感定位”来理解气质,例如:严肃商务,年轻运动等。

  • 布局:结合信息本身的层级及视觉传达的原则,对界面元素的分布进行重组并形成规则。

  • 颜色定义:拆分出由品牌元素中的颜色来对界面中的信息进行功能性的颜色定义或者划分。例如:在设计手机Launcher icon 前期定义的时候,我们会从功能性以及用户情感等角度对不同的icon颜色进行划分。

  • Icon:根据品牌元素对icon从形状、颜色、材质、角度进行设计解剖,分析其一致性与设计风格。

  • 动效:动 态设计就像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少了显得这个人很死板,多了则像神经病。而如何恰到好处的拿捏产品中什么地方需要设计动效、怎么设计动效。这需要对产品前期 的概念故事有这深入理解以及理性的对控件及界面从用户的角度进行感性的划分,例如:需要让用户等待的、需要让用户快速通过的、需要让用户感觉享受的…等 等。合理的规则划分常产品的“节奏感”更好。

  • 传播途径:我们知道如今对品牌的传达不仅限于一个企业的logo、vi。它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音效设计、吉祥物设计、一个产品的开屏、一句sologan等等。

2. 信息结构合理性

在工作中很多人认为视觉设计是把灰白的wireframe弄的好看一点而已,这才会出现很多情况例如:“某某某主管评价一个视觉界面的时候说:’我觉得这个界面太素了…要不加点颜色丰富一下’ 然后设计师灰溜溜的拼凑了一堆形式感的元素在界面中为满足老板的需求”。

视觉设计的本质是“信息重组”,同时又要兼顾功能性。这些不仅仅是视觉本身的问题,和交互和产品和文案有这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摒弃形式优先的思维,从整个产品的角度、从用户的角度思考。

我觉得一个界面设计衡量的标准是 : 功能 > 信息 > 形式,这里面的关系并非互斥,也就是好看的界面不一定就是难用的,好用的界面也不一定就是丑的。产品的平衡,设计更是平衡。

3. 视觉语言的一致性

一方面是看单个竞品视觉语言的贯穿性,另一方面是看竞品多平台产品之间的设计的联系性。

4. 设计亮点

任何产品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或多或少会在产品及设计中做些差异化的东西。这里的差异化是以用户场景为导向的,而非形式上的差异。例如:音乐app中为了让用户有更沉浸享受的体验而设计动态的唱片封面及无边框全屏模式等。

5. 设计趋势

设计趋势不局限于视觉风格趋势,产品定位有时候会决定设计的风格。而个人理解风格没有“过时”这一说,只有合适不合适。而当一个竞品定位模糊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用“趋势”来衡量它,但这是个附加项。

这些评判纬度其实都是灵活的,我们需要的是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纬度。

例 如:一个基于iOS默认控件设计的app,是否符合平台规范的标准就可以加入评判纬度之中。而不同逻辑的设计师可以重新梳理一份竞品分析的结构。上述所例 的评判纬度也可以加上评分机制,来让观看者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份分析所输出的观点。甚至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把你的观点用很有意思的方式表达给他人。

而 确定分析形式之前,我们再一次来想想这个分析的目的与价值是什么,再来想想听众是谁,你和听众的关系是什么?透过这个分析,你和你的团队要得到的是一致的 共识呢?一个有用的总结?还是验证?或是启发设计的点?我们要通过这些思考和内部沟通来避免“套用模板”的做法,从而培养设计师独立分析及思考设计的能 力。

如何做一份视觉竞品分析

如果采用权重评分机制,可参考的模板

总结

过 去的一段时间,圈子内某总监的新闻风风火火。其实我个人关注的不是当事人的专业水平如何,而是通过这个事件把一些大公司“一切以BOSS喜好说了算”的工 作方式揭露了出来。而且我相信这不是个例。当一个设计团队不讲求设计理由、没有方法论沉淀时候。设计自然没有话语权,设计师们关注的肯定都是专业以外的事 情。而做好一份竞品分析、输出优秀的设计观点,可能是衡量一个团队专业与否的第一步。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吴小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 关 链 接
相 关 评 论     >>全部评论
  发 表 评 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热点招商
日本脱糖电饭煲
富氢电解水元素杯
医用级别不锈钢筷
 
商务资讯
休闲生活
 温州商会会员团购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3 中国温州商会网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  
国内客服电话:400-822-8182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825号